“个人陈述”,也被称为“PS”,是几乎每个留学的学生,都必须提交的重要文件。那么,个人陈述到底有多重要呢?
简单来说,除非你有绝对的自信,保证自己的GPA(本科分数),语言分数,能够碾压绝大多数申请人,否则,你就必须借助个人陈述,来帮助你申请。下面,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如何写出一篇有灵魂的PS?

你的PS为什么不出彩?八成是因为犯了这些错误:
1.对申请领域不了解,PS缺少灵魂
这个问题必须写在前面,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,你才能在准备所有申请文书的时候,站得比别人高,看得比别人远。
其实申请文书的格式没有什么花头,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常见写法:
第一段:我是XX学校的本科生/硕士生,我有XX,XX,XX优点,你们学校是我的dream school
第二段:我小时候 家乡被污染/家里人得绝症/我妈是企业家/我爸是工程师所以我对XX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立志一辈子贡献
第三段:我进了大学刻苦学习,成绩top1, 年年得奖励
第四段:我不仅成绩好,我还爱科研。我做了XX,XX科研,得到XX的认可
第五段:我不仅爱科研,我还参加社会活动。我在XX社团当社长,XXXX
第六段:我成绩好,我爱科研,我参加社会活动,我全面发展,你们学校是我的dream school。
熟悉不?大家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ps,看看是不是也是这样,就是全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牛人……。这样的牛人,一个两个当然是牛的,问题是稍微牛逼一点的教授,每年都要面对上百个这样的牛人,就不仅有审美疲劳了。
然而在这些千篇一律的牛人ps中,总会有人的ps能特别打动人,俘获教授的芳心,这些ps是牛在哪里呢? 就我自己的总结,我觉得能打动人的ps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有灵魂!
这个灵魂不在于华丽的语言,不在于奇特的经历,也不在那些排名奖项的堆积,而是你对于申请领域的喜爱和了解!如果这个喜爱还能跟教授match上,那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了。
这里举个申请应用数学的ps的例子,写他参加的一个又一个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历,语言非常朴实,但是并没有说什么GPA、排名之类的,但是很打动人心,因为从里面真的可以看出他对数学建模的热爱。
这样的ps就显得非常真诚,其实所有别的申请材料,成绩单、简历都是理性的,有什么、多少分都是明明白白摆在那儿的,而ps是唯一一个可以抒发感情,可以打动人心的东西,这才是ps独特的意义。
再举一个反例,申请生物相关专业的ps。作者开篇写他为什么要读生物,说因为家乡美丽的小河沟被污染了,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要研究生物,治理污染……说实话这个桥段挺俗的,生物环境的就是因为家乡污染,学医的就是因为家人得绝症,学工程的就是因为爸爸是工程师……读完发现他想申请的是食品制造方向,那一年正好是三氯氰胺牛奶事件刚爆发的时候,身边就有这么活生生的例子,怎么就不能用起来呢。当然,牛奶事件可能也比较俗,这里想说的是一个喜欢这个领域的人,怎么也能找到一些领域的热点话题,研究进展,不至于要把小时候一个不怎么生动的例子又搬出来。当然作为一个本科生,不可能说对某个研究领域有多深的了解,但是一些基本的情况,还是应该在申请文书写作之前,多问多看多了解。

误区2. 罗列成绩,不推销自己
很多人希望往PS里罗列各种奖项各种成绩,常见的句型是“因为我的刻苦努力/认真钻研/聪明好问,所以我大学四年成绩都是前三,还得到了XXX,XXX,XXX奖学金”。这样写,最大的好处,就是省事!!反正奖项,成绩什么的列上去就好了,没什么可改的,可是这样就损失了一个推销自己的机会。PS上的每一项经历,都是为了显示你的与众不同,和出类拔萃。除了那些固定的东西,还应该尽量推销自己,而且要用一种看似客观直白的方式暗暗的推销自己。下面我用些例子来说明(为了好写,下面中英文夹杂着写了):
With diligence, I was continuously awarded academic scholarships for four years. Moreover, with Rank 1, I was matriculated by XX for graduate study, and was continuously awarded a Graduate Student Academic Scholarship.
这一段很容易在ps里看到,因为当把XX系隐去后,你就会发现,任何一个人申请任何系都可以用这句话,实在是ps万能句型之一。但是如果稍稍做些改变,就能比原来出彩。
比如,With diligence,太笼统,到底是怎么diligence的?可以是为了写一篇论文泡了多久图书馆,读了多少书;也可以是为了研究一个社会问题,做了多少调研。其实大学四年肯定有很多这样刻苦的例子,写一个进来就会生动很多
was continuously awarded academic scholarships for four years,这一条实在是白写了!本来是多好的推销自己的机会。首先,你得的奖学金是个什么概念的奖,是奖给学习成绩好的呢,还是奖给有科研精神的同学?作者没说;其次,这个奖给了多少人呢?容不容易得呢?作者也没说;最后连得了四年!这是多大的坚持…总之就是,看不到这个奖项的分量,看不到作者得到它的价值,如果改成,都得到了XX奖学金,这个奖学金是颁给成绩优秀,有创造精神的女性学生,是本专业唯一的获奖者,而且是唯一保持四年记录的学生。这样就从品德、成绩夸了自己,而且不露骨,你完全可以说,我只是在陈述这些奖学金的性质,不是在炫耀。而且“女性学生”让这段简历有八卦点,很生动,也符合美国有各式各样奖学金的实情。
同样罗列事实,不推销自己的误区也出现在很多简历里,比如
教育背景:
复旦大学,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
上海, 理学学士
计算机系,绩点:3.5 排名:15
这个写法很清楚,但是,排名15没有写总人数多少人,200人排15当然是牛的,20人排15就是扫尾的。另外也没有抓住机会推销自己,如果改成可能会更好一些:
复旦大学,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
上海, 理学学士
计算机系,绩点3.5/4.0 排名:15/180 XX研究方向第一名(共9人),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
误区3,为了与众不同,写出离奇晦涩的ps
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,很多人都希望别具一格;可不幸的是,大多数人都找错了别具一格的方向。这又分三种情况:
第一类人是离奇在结构上。
前面说到ps最常见结构:自我介绍->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->学习成绩->科研经历->社会活动->对贵校的兴趣和未来计划
大部分人刚开始创作都不屑于用这种常见结构,更倾向于倒叙,或者插叙,或者倒叙插叙一起来。比如下面这个申请物理的ps,是这么写的:
第一段: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,有一个执着的学生还在实验室做XX实验,实验结果又失败了,此时已是凌晨三点,该学生走出实验室,迎着月光,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
第二段:(在没有任何转折的情况下),该学生就思索出了,人生的意义就是为物理学科做贡献(汗一个先)
第三段:(在没有任何转折的情况下),该学生又开始回忆他的过去,就是高中大学如何优秀那些烂俗的情节
第四段:(再次在没有任何转折的情况下),该学生回忆他做实验有多么牛逼
第五段:此时,天亮了!(思考了一夜)开始点题,对,这个执着的学生就是我,我的梦想是去XX大学读物理,然后实现人生的意义。
并不是排斥这种倒叙或者插叙方式有问题,但是要用独特的结构,基本是要要有强大的语言写作做支撑,才能写出那种曲折回环的经历,否者如果语言功力不够,就很容易让读者迷惑。
尤其是想想Prof看每个ps估计只有不到3分钟,有些甚至是瞄一眼,如果让Prof稍稍感到头痛,可能就错失机会。
所以,建议大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写作功底和足够的把握,还是用朴实的结构比较好,毕竟,结构只是形式,需要别具一格的是内容和感情。
第二类人是用隐晦的线索。
这一点其实是很可怕!而且中国学生长期受中文写作教育的影响,这个错误很容易犯。
要知道,每个申请者可能只有三分钟时间,只有三分钟!教授可能就是晃一眼,看看每段的主题句,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关键词,如果有,就继续读下去,没有,就扔在一边。如此晦涩的线索,3分钟内怎么可能看得懂!以我们中国人的英语文笔,更不能教授看完还暗暗赞叹,这人布局的真有心思。就算觉得布局巧妙,那又如何呢?这不是在招写手!这些隐喻、晦涩的东西在ps里往往是减分的。
前面那个半夜思考的物理ps也是一样有这问题,半夜走出实验室-思考一夜-天亮了,这也是比较晦涩,切不具实际意义的线索。
第三类人则是内容离奇。
这个就比较搞笑了,比如我在寄托上看到的说自己是同性恋的,说孤儿的,之前读到一篇真实的离奇ps是写科幻故事的,好像是说2012地球毁灭,因为他的XX实验拯救了全人类…也真够天马行空的。不过这种ps同样需要极高的写作水平,再加上刚好对了招生官的胃口才能胜出
总之不是说不行,只是成功率较低,对于申请这种只能成功,不许失败的事情来说,风险还是有点大的
第四类人
这一类人还是需要提一提的,其实就是大多数的普通人,在创作之初有很多离奇的点子,但是等开始写初稿的时候,就发现这些点子用英语都写不出来,或者写出来人家都看不懂我的深意……然后经过痛苦的抉择,最终就套模板了。其实,真正好的ps是在平淡中见真知,朴素的结构并不可怕,只要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,或者能跟教授match上,就能别具一格。
误区4,语言的束缚,有思想有细节但用英语表达不出来
我们在写ps的时候都会遇到母语的束缚,用中文想得挺美好,但用英语写出来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都没有了。这不仅是申请者的问题,即使到国外生活好几年了,在米国公司工作,像我现在要写个客户邮件,或者打电话推销个产品,也同样会觉得词不达意。
语言也没什么好说的,因为这是短期内无法提高的。如果英语写作不是特别优秀的申请者,我的建议是,刚开始还是用中文思考,放开了写,不要管语言,先把内容写扎实。然后再尽量修改语言。最后语言可以找local speaker帮忙,同时在不断读别人的文章和ps中润色,如果有条件,也可以找资深的留学顾问帮忙指导指导。
误区5,不符合申请国家的教育生活
这个问题不算太大,只是容易让不了解中国教育的教授confusing,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
很多本科生申请者写自己负责高端的科研经历,因为在国内教授抓本科生干活很普遍,本科生当硕士用,硕士当博士用很常见,但在米国,恩,我不了解别的学校,至少在我读得学校,本科生主要还是上课为主,最后写毕业论文的科研相对是比较简单的。这个申请者可能要注意一下,不要写的太夸张。
还有就是在国内,高年级本科生也可能有机会做助教,但在米国我是没有见过,如果一个本科生申请者写自己的助教经历,可能会让教授比较迷惑,写得时候要注意说明一下特殊情况。
如果你在写PS的时候能够规避以上问题,那就离脱颖而出不远了!
以上是东方国际为您整理的留学资讯,若您想进一步了解,或有任何相关疑问,欢迎拨打热线电话4006848866咨询东方国际交流中心的留学顾问。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,请在下方填写您的姓名电话参与免费评估,以便给您进行精准定位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回复。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cscdongfang获取留学最新信息推送。